對于水產養殖戶來說,魚苗的存活率非常重要。首先,在運輸過程中,魚很容易死亡。運輸完成后,也是剛下池的關鍵階段,因為長期運輸的魚苗比較虛弱,細心的管理可以提高存活率。那么如何提高魚苗的存活率呢?你應該注意以下四個環節!
池塘消毒
早期魚苗各方面能力差,人工提高體質的方法有限。我們能做的就是為魚苗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,互補,提高它的存活率。消毒是必不可少的。目前池塘一般都是用生石灰消毒,每個角落都要均勻灑到位。浸泡一段時間后,釋放水分,再次清洗,然后閑置一周左右。池塘消毒時,應清除池底的淤泥和周圍的一些大雜物。
控制水溫
水溫對魚苗的影響非常重要。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,會導致魚苗批量出現問題。一般來說,魚苗下池的水溫在20-22℃左右,放入池塘前養殖池的水溫盡量接近池塘,上下溫差一般不超過2℃。也就是說,如果池塘前的水溫是21℃,那么池塘的水溫應該盡可能在19-23℃左右,否則容易發生壓力反應,即魚苗不適應溫度而死亡。
第三,疾病預防
魚苗下池后要做好寄生蟲的預防和氣泡病的出現,這是下池后容易遇到的兩種情況。寄生蟲包括輪蟲、指環蟲等。這可以用相應的藥物治療,一般消毒到位的概率會小很多。然而,由于氣泡疾病的原因有很多。比如水中溶解氧多,魚苗會增加氣泡疾病的發病率。如果氨氮等元素較高,尾部位置也可能引起氣泡疾病。降氨靈等藥物對此有一定的預防作用。
第四,養水分塘
魚苗下水前要先試水,看現在的水質是否適合養殖,確認后再全部下水。這時,魚苗可以在水中測試浮游生物的生存,所以在下水池之前,盡量先養水,讓水中的微生物多一點,讓魚苗有更好的食物。其次,下水池后,并不意味著魚苗會立即放養整個池塘,這會殺死很多魚苗。一般下水池后,需要在籠子里住一段時間。首先,讓它們適應未來池塘的生活。另一種是育肥,然后分池。大一點的魚苗生存能力還是比較強的,一般在3-5厘米左右。